京国园庐三十载,新堂今敞相臣居。
沙堤路迥回莲炬,棨戟门高拥驷车。
握发每延朝客坐,濡毫时答御函书。
卑栖地接阶除近,几席追从日未虚。
贺序翁阁老新第落成
介绍
《贺序翁阁老新第落成》是明代文人严嵩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官场生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京国园庐三十载,新堂今敞相臣居。
沙堤路迥回莲炬,棨戟门高拥驷车。
握发每延朝客坐,濡毫时答御函书。
卑栖地接阶除近,几席追从日未虚。作者简介:
严嵩(1487年—1560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以诗文见长,尤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一生与明朝的政治密切相关,在嘉靖年间曾担任过礼部尚书等重要职务,以其谄媚逢迎的手段获得皇帝的赏识和宠爱。诗歌鉴赏:
首联“京国园庐三十载,新堂今敞相臣居。”描绘了作者在京城的生活情景,他在这园林中居住已经三十年,而如今新堂落成,象征着他的官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颔联“沙堤路迥回莲炬,棨戟门高拥驷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新堂的壮丽景象。门前的道路上回响着莲花灯的灯火,棨戟门前则显得庄严而尊贵,门前还停着一辆四马并驾的马车。
颈联“握发每延朝客坐,濡毫时答御函书。”表达了诗人与朝客交流的频繁,以及他经常忙于书写和回复皇帝的文书。
尾联“卑栖地接阶除近,几席追从日未虚。”则是对个人地位和生活的写照,表示诗人虽然身处低位,但仍然可以接近权力的中心。尾联“几席追从日未虚”也暗示了诗人虽身处下位,但仍然有追随权势的机会。历史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非常复杂。一方面,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包括阿谀奉承、贿赂官员等。另一方面,嘉靖帝对严嵩这样的佞臣特别宠爱,使得严嵩得以利用这些机会积累权力。因此,这首《贺序翁阁老新第落成》不仅是对个人仕途的一种庆祝,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
《贺序翁阁老新第落成》不仅是一首表现严嵩个人生活和情感的作品,更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个人命运的交织。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苦闷、无奈以及他们对权力斗争和社会变迁的反应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