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经九龙池

九龙池上驻龙旗,桧殿兰宫锁翠微。
日出彩霞笼瑞气,霜迎黄钺肃天威。
云中萝径千盘合,谷口风泉百道飞。
尘迹此中难可到,况陪仙跸奉恩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扈从经九龙池》是一首明代创作的诗歌,作者是严嵩。这首诗描绘了九龙池上的景象,以及皇帝巡游时的威严和神圣氛围。诗中展现了九龙池的壮丽景色和皇帝的威仪。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严嵩,号介溪,是明代江西分宜人。他在弘治十八年进士及第后,曾担任编修,并因诗文获盛名。之后,他回到家乡读书,十年后返回朝廷,成为侍讲。世宗时期,严嵩官至礼部尚书,因其媚上行为而备受争议。
  1. 诗歌原文
  • 九龙池上驻龙旂,桧殿兰宫锁翠微。
  • 日出彩霞笼瑞气,霜迎黄钺肃天威。
  • 云中萝径千盘合,谷口风泉百道飞。
  • 尘迹此中难可到,况陪仙跸奉恩辉。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音韵和谐,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 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九龙池上的壮丽景象,以及皇帝巡游时的庄严氛围。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皇帝的权威和威严,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 诗中通过描绘九龙池的美丽景色,以及皇帝巡游时的壮观场面,展现了皇权的神圣和尊贵。
  1. 历史背景
  • 在明朝时期,皇帝的巡游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体现了皇权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
  • 这首诗创作于嘉靖年间,正值严嵩担任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之时,因此其内容可能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扈从经九龙池》不仅是一篇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朝宫廷生活和皇家仪式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