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刘子熏墓

欲赠徐君剑,挂向陇头枝。
陇水自东逝,我悲君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刘子熏墓》是明代诗人严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表达,蕴含深厚的情感而闻名,展现了古人对于生死、友情以及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朝江西分宜人,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编修等职。严嵩的诗歌创作以五言绝句为主,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题为《过刘子熏墓》,全诗如下:
    欲赠徐君剑,挂向陇头枝。

  • 译文为: 想赠送给徐君的剑,挂在陇头的树枝上。陇水从东流逝去,我对此感到悲哀,但你知道我是谁吗?

  1. 诗的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通过“欲赠徐君剑,挂向陇头枝”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赠与友人一件珍贵礼物的愿望,同时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 情感表达:“我悲君不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 结构布局: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通过对比“赠剑”和“知君”的情境,突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无法传递心意的哀愁。
  •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如“陇水自东逝”,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状态。
  1. 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 《过刘子熏墓》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这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
  • 在文化价值方面,这首诗作为明初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友情、自然和命运等主题的关注。

严嵩的《过刘子熏墓》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和思想交流。它让人们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