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山

苦竹山高昼景迟,木阴葱茜动南飔。
草间鸣雉忽飞起,傲兀篮舆度岭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竹山》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严嵩(1487年-1560年),字惟中,号介溪,明江西分宜人,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于弘治十八年进士及第后,历任编修、侍讲等职,并因撰写青词获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期间,他担任了礼部尚书,后来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并在嘉靖二十三年任首辅。
  1. 诗作原文
    苦竹山高昼景迟,木阴葱茜动南飔。
    草间鸣雉忽飞起,傲兀篮舆度岭时。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苦竹山》通过描写苦竹山的高峻和周围环境的静谧,营造出一个宁静深远的自然画面。”昼景迟”表达了日影拖长的景象,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意味。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中提到“木阴”与“南飔”,暗示了山间的风声和树叶沙沙作响的情景,同时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受与思考。
  • 动物动态:诗中“草间鸣雉忽飞起”捕捉了自然界中鸟类的活泼场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动而和谐的生态美。
  • 人物活动:“篮舆度岭时”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自己乘坐篮子车经过山岭的画面,体现了旅行中的轻松与惬意。

除了以上内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信息:

  • 在研究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关注其艺术形式本身,还要考虑其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 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作品风格和作者意图。
  • 分析文学作品时,应注重其语言运用的精准性和表现力,如严嵩在《苦竹山》中如何运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景象。
  • 观察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寄托自己的情感,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苦竹山》作为一首明代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湛的技艺,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