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金海祠上香作

石磴松木朳殿开,礼臣恭捧御香来。
圣主忧民望甘泽,龙官莫待玉符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祷雨金海祠上香作》是明代文学家严嵩的一首诗作,诗中描绘了严嵩为祈求龙宫降雨所作的祈祷。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严嵩(1487年-1560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于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曾担任编修等职。在世宗即位后,严嵩逐渐升迁至礼部尚书,成为内阁首辅。
  1. 诗作原文
  • 第一首:圣主忧民望甘泽,龙官莫待玉符催。宝渊金海是龙宫,水殿长吹夜夜风。何事老龙犹未起,不将霖雨代天工。此首诗表达了严嵩对皇帝的关心与期望,希望龙宫能按时降下甘霖以解旱情,而非依赖玉符等外力催促。
  • 第二首:赤符仙篆下金波,烛焰炉香绕树多。最是片云将雨至,忽教吹散柰风何。此诗进一步描绘了祈雨的场景,描述了道士们燃烧符篆、使用香火以求龙宫降雨的情形,但最终却因一阵风而化为泡影。
  1. 文学鉴赏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对龙宫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同时通过对风雨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社会民生的关切。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严嵩对皇帝的祈祷以及龙宫降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祷雨金海祠上香作》不仅是一首反映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观察的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象征,展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智慧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