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石琴觉幻

绿野芳尘远,珠江敞石琴。
霜归三径菊,月满百年心。
罗绮香风暖,云山觉路深。
谷城多秘笈,还向此中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石琴觉幻》是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生平
  • 释今无(1633—1681),字阿字,号番禺人。自幼聪慧,十六岁时即随师雷峰函学习佛法,后得度为僧。他的生活经历了从苦修行到通三教的变化,最终成为佛教的重要传承者之一。在历经艰辛后,释今无的心胸变得更加潇洒廓落,并有感于世情变化,创作了《赋得石琴觉幻》。
  1. 诗词原文
    绿野芳尘远,珠江敞石琴。霜归三径菊,月满百年心。罗绮香风暖,云山觉路深。谷城多秘笈,还向此中寻。

  2. 诗词鉴赏

  •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致,以“石琴”象征佛法的悠扬和深邃,通过四季变换与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 写作背景
  • 《赋得石琴觉幻》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今无个人的修行经历有关,也可能是在某一特定时刻对禅宗或佛学理念的一种表达。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宇宙以及修行过程的深刻感悟。

《赋得石琴觉幻》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艺术价值,反映了释今无作为一位禅师和诗人的深厚修养和独特视角。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释今无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美的独到见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