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和本师辛卯韵

怀师又在大关东,朔气山光一夜中。
残梦不离三峡寺,闲情偏逐五更风。
年来善病心如死,日抱寒愁道未穷。
幸喜烧冰依佛眼,灯花还与几人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除夕和本师辛卯韵》是明代释今无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今无,明代僧人,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有佛教色彩,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与僧侣的交流与对话。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泛传颂。
  2. 诗歌原文:诗的原文如下:“怀师又在大关东,朔气山光一夜中。残梦不离三峡寺,闲情偏逐五更风。”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去的师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3. 诗意解析:首句“怀师又在大关东”中的“怀师”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某位师长或朋友的思念之情;“又在大关东”则可能暗示了这位师长或朋友已经不在人世,或是诗人自己身在大关东地区。接下来的两句“朔气山光一夜中”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景图,朔气的寒冷与山光的壮阔相映成趣。而“残梦不离三峡寺”则透露出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回忆和梦境。最后一句“闲情偏逐五更风”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以及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品味孤独的情感。
  4. 艺术手法:《除夕和本师辛卯韵》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技巧。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朔气山光”和“五更风”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5.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应是在明代中后期。那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都为此类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6. 鉴赏评价: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后世学者和文人的高度评价。例如,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就曾对这首诗进行了评述,认为其“清婉可诵”。

《除夕和本师辛卯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艺术性,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