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时敏分教建安

怡柑堂下菊花前,把酒摊书四十年。
感旧不知吾老矣,忆归翻为子欣然。
吴山越峤行千里,云谷沧洲赋几篇。
往问诸君定相识,苍崖似有姓名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陆时敏分教建安》是明代诗人顾清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分派教职至建安的欣慰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深深期许。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 作者信息:顾清(1460-1528),字士廉,松江华亭人,明代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更在于他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编纂工作中。
  • 创作时间及缘由:顾清生于孝宗弘治五年(1460年),他于南京乡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第二年成为进士。在官场经历中,顾清曾遭遇刘瑾专权时期的政治风波,但在世宗嘉靖年间得到重用,历任多个要职。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文化教育的关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诗作特色:《送陆时敏分教建安》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顾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诗歌艺术。诗中的“怡柑堂下菊花前,把酒摊书四十年”,不仅描绘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生活画卷,更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体现。
  1. 诗意解析
  • 感旧知老:“怡柑堂下菊花前,把酒摊书四十年”一句,通过描述一个宁静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年岁增长的感慨。这里的“怡柑堂下”与“菊花前”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暗示了诗人在此沉浸学术或文学作品之中的愉悦心情。
  • 回忆归心:“感旧不知吾老矣,忆归翻为子欣然。”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可能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的担忧,同时透露出一种对友人归乡后可能获得成功的欣慰和喜悦。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1. 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送陆时敏分教建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追求,进而探讨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
  • 教育意义:顾清作为学者的身份,其诗作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通过解读这类诗歌,人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送陆时敏分教建安》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剖析和鉴赏,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