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水洼边夜泊舟,荻花飘叶两飕飕。
江湖日月摧残岁,霄汉风云感昔游。
未了桑弧心万里,待烹鸡黍恨千秋。
无惭独有青珉字,光与长庚一样流。
十二月五日奠黄西坡泊渔水洼待晓即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月五日奠黄西坡泊渔水洼待晓即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十月。此文以“十二月五日”为题,记叙了作者在黄州期间,因遭贬谪而居,与黄州百姓同处困苦之中,但依然不改其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文如下:
十月五日,余至黄州,寓居定惠院之东庑。一日,余与友人游于城东之赤壁矶,观江景甚佳。晚归时,宿于黄州之北门之外,临江而居。夜半,风起,月色皎洁,波光粼粼,如玉盘悬挂天际。此时,余心旷神怡,欣然自得。遂书此诗,以为纪念。
古人云:“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此言虽浅显,然其寓意深远。人生在世,何尝不是如此?有时我们内心充满喜悦与快乐,然而却未必能被他人所察觉。然而,这又有何妨?只要自己心中有快乐,就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不屈不挠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苏轼在此文中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他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身处困境之时,仍不忘自己的志向与抱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
《十二月五日奠黄西坡泊渔水洼待晓即事》一文,不仅描绘了黄州的美景与风情,更展示了苏轼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