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藻水竹村居

闲身不属樊笼琐,茅屋偏宜水竹村。
尽日枕书芸阁静,有时挥翰墨池翻。
娟娟翠羽凉生坐,落落清瑶澹迤门。
赢得白头心眼净,春风长见长儿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蒋文藻水竹村居》是明代诗人顾清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顾清(1460-1528)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字士廉,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他一生经历了从科举成功到官场沉浮再到最终辞官归隐的过程,这段经历使他的诗文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而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不拘泥于形式,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独特的创作态度,使得《蒋文藻水竹村居》成为了其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特色上讲,《蒋文藻水竹村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田园风光画。诗中“閒身不属樊笼琐,茅屋偏宜水竹村”表达了诗人脱离世俗羁绊,选择隐居于自然之中的豁达情怀。同时,“尽日枕书芸阁静,有时挥翰墨池翻”展现了诗人在书房中沉浸学问,以及挥毫泼墨时的闲适与愉悦。这样的对比和映衬,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彰显出精神层面的富足和自由。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文学作品,它更是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许多文人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以此来保持心灵的平和与独立。顾清的《蒋文藻水竹村居》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佳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也寄托了作者的个人理想与追求。

《蒋文藻水竹村居》作为明代著名诗人顾清的作品,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描绘,更是明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社会动荡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与超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