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新迹古亭桥,平界青冥压翠涛。
龙见不从神物化,翚飞还比梦中高。
凭阑及我闲无病,题柱看君老向豪。
为谢筇枝莫相远,晚途衔策正须操。
亭桥次尤南渠韵
介绍
《亭桥次尤南渠韵》是明代诗人顾清创作的一首古诗。顾清的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其作为文学巨匠的深厚底蕴。以下是对《亭桥次尤南渠韵》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顾清的《亭桥次尤南渠韵》创作于明代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当时,刘瑾掌权,而顾清则选择不依附权势,出为南兵部员外郎。随后,在刘瑾被诛时,他因连续上疏而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这段经历不仅反映了顾清的政治立场,同时也为其诗歌增添了一份沉郁的历史感。《亭桥次尤南渠韵》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作品原文:《亭桥次尤南渠韵》的全文如下:金沙新迹古亭桥,平界青冥压翠涛。龙见不从神物化,翚飞还比梦中高。凭阑及我閒无病,题柱看君老向豪。为谢筇枝莫相远,晚途衔策正须操。诗中描绘了一座金沙上的古亭桥,桥下流水潺潺,周围环境宁静而幽美。诗人站在桥上,遥想自己虽已年迈却仍保持着年轻时的豪情。他希望友人能像自己一样保持这份激情与活力,即使岁月已深,仍要继续前行。
艺术特色:顾清的《亭桥次尤南渠韵》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在构思上,诗人以亭桥为中心,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其次,在语言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龙见不从神物化”中的龙象征权力和威严,但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保持着独立和超然的态度。最后,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与朋友的情况,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历史影响:顾清的这首《亭桥次尤南渠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文学经典。它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状态的重要文献。顾清本人也因此诗获得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誉。
通过对《亭桥次尤南渠韵》的详细介绍,不难发现顾清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思想和文化的传递。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顾清及其作品,不仅能增加知识,更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之美。因此,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文学欣赏,这部作品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