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水关作

三过扬州十五年,中间日月似流泉。
平山花竹隋宫柳,又落东风一梦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水关作》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对扬州旧地重游感慨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时光的期许。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扬州水关作》创作于顾清三过扬州十五年之后,其时正值明嘉靖年间,该水关为扬州旧时的四水关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扬州这座城市及其文化记忆的深切怀念。
  2. 内容解读:诗的第一句“三过扬州十五年”,不仅表明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频繁往返的经历。第二句“中间日月似流泉”,则以流水喻指时间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岁月如梭的感觉。第三句“平山花竹隋宫柳”,描绘了扬州特有的自然风光,隋宫柳则带出了历史的沉淀。最后一句“又落东风一梦边”,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风云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感叹。
  3. 艺术特色:顾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怀旧之情与对扬州这座城市的深情回忆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利用了对比手法,将现代的忙碌与古代的宁静进行了对照,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历史文化意义:《扬州水关作》不仅仅是一首诗的传世之作,更是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性文献。它承载着扬州的历史记忆,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进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扬州水关作》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