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为张邦秀题

鹤膝横空绿玉翘,顶朱新试不全娇。
香凝晕脸春先转,暖溢丹砂雪易消。
殊色未知逢驿寄,群芳须让赐绯朝。
早知塞北无人识,别写新词付丽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梅为张邦秀题》是明代诗人龚敩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龚敩(生卒年不详),铅山(今江西省铅山县)人,明经分教广信,辑朱熹学说而补六经图。洪武十三年(1380年)置四辅官,人荐征为四辅官,以老乞归。又召为国子祭酒,卒于官。墓在铅山县。有《鹅湖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鹤膝横空绿玉翘,顶朱新试不全娇。
    香凝晕脸春先转,暖溢丹砂雪易消。
    殊色未知逢驿寄,群芳须让赐绯朝。
    早知塞北无人识,别写新词付丽谯。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如“鹤膝”与“绿玉翘”,“顶朱”与“新试”等,展现了梅花傲骨的姿态和坚韧的品质。诗中梅花不畏严寒、不惧困境,象征着高洁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早知塞北无人识”,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难觅的感慨;而“别写新词付丽谯”,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创作的热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文化寓意: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坚韧不拔、高洁自持的赞美,以及对于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红梅为张邦秀题》作为明代诗人龚敩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也为我们展现了明朝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