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光泮尊宿远游

云路渺无际,师游何处山。
故林今日别,高兴几时还。
春色五湖上,风光两足间。
当怜明月夜,空自掩柴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光泮尊宿远游》是明代诗人释古毫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释古毫的深厚文学功底,还透露出作者对远方僧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与理解。以下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释古毫:字月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出生于海幢解虎锡公之家。他的童年时期便跟随其父亲顶湖栖壑和尚学习佛法。释古毫自幼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对宗教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 作品风格:释古毫的诗作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在《送光泮尊宿远游》中,这种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诗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作者本人的艺术追求和情感体验。
  1. 诗歌原文
  • 云路渺无际,师游何处山。
  • 故林今日别,高兴几时还。
  • 春色五湖上,风光两足间。
  • 当怜明月夜,空自掩柴关。
  1. 创作背景
  • 友情与师徒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释古毫和一位名叫光泮尊的僧人的友情密切相关。释古毫对这位僧人的旅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他不仅为僧人的旅途担忧,更期待他早日归来。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送光泮尊宿远游》中,意象的使用非常巧妙。如“云路渺无际”描绘了一幅辽阔无垠的山水画,而“春色五湖上”则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 语言精炼:释古毫的语言表达简练而富有力量,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以确保诗歌的整体效果。例如,“故林今日别,高兴几时还。”这句话不仅表达了离别之情,还体现了对重逢的期盼。
  1. 主题思想
  • 友情与牵挂:《送光泮尊宿远游》不仅是一篇描写远方僧人旅行的诗歌,它更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厚友情与牵挂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看到释古毫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之中,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

《送光泮尊宿远游》不仅是明代诗人释古毫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刻理解诗人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