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刚三日,明朝欲到关。
故人从此尽,秃鬓自今斑。
马恨如风疾,心拚似石顽。
低头思二士,一望首阳山。
至永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永平》是由宋代吕本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芝、东莱先生等,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虽然多有动荡,但他的作品却以深沉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留名后世。吕本中的这首诗《至永平》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至永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诗中“兵乱后自嬄杂诗 其八”这样的句子,不仅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还体现了诗人在乱世中保持节操的决心。吕本中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个人悲欢,关注社会大局的情怀,这种情怀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艺术手法上,《至永平》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审美追求。吕本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战争的残酷、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例如,“几载沧江梦,此夕复经过”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的梦想与现实的痛苦,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至永平》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释函可》在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通过对比先生的高节和自己的秃鬓斑斑,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心如石顽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追求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整个民族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体现。
在结构布局上,《至永平》采用了简洁明快的手法,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首尾呼应的结构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统一,体现了古人对于诗歌艺术的高度认识和追求。
《至永平》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观察,更在艺术表现上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和深邃思想。这首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