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堪延岁,携将数卷书。
到门惟有雪,浮海已无桴。
饥渴三仙字,乾坤一老儒。
蓬莱如可至,或许曳长裾。
寿寒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函可是明朝的诗僧,他的文学作品《寿寒还》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释函可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及宇宙的深刻理解。
《寿寒还》的创作背景是释函可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经历了从古典到近现代的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函可通过诗歌传达了他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存在状态的探索。
在《寿寒还》中,释函可采用了五言律诗这一古典诗歌形式。这种格式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清晰、凝练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释函可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例如,“何物堪延岁,携将数卷书”这两句,简洁地表达了诗人携带书籍以寻求知识的愿望,同时暗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知识的渴求。
《寿寒还》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思考。例如,“到门惟有雪”可能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无常;而“浮海已无桴”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心态的平和与坚定。这些深刻的内涵使得《寿寒还》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抒情诗,而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哲思的作品。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释函可在《寿寒还》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例如,“饥渴三仙字,乾坤一老儒”中的“三仙字”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对于道教文化的尊崇和向往,而“乾坤一老儒”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形象。
《寿寒还》作为释函可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在个人生命体验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以及诗僧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