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如天上,钟声下界闻。
已扪千丈雪,犹隔几重云。
山冷僧俱瘦,堂闲虎与群。
古碑苔藓合,洗剔见虫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石磴如天上,钟声下界闻。
已扪千丈雪,犹隔几重云。
山冷僧俱瘦,堂闲虎与群。
古碑苔藓合,洗剔见虫文。
《游大安寺》是清代诗人王尔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辽阳(今属辽宁)人。他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考取进士,并历任多个朝廷官职。他的文学创作才华得到了认可,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及个人感受,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诗歌内容:《游大安寺》以“播报”为题,表达了作者游览大安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大安寺周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布局,如“峰奇乍若逢高士”,“境别浑如读异书”,生动地描绘了千山的雄伟与神秘。同时,诗人通过游历寺庙,体验佛教文化,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深邃的文化感悟。使用了大量比喻和形容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佛寺的庄严。
王尔烈的《游大安寺》不仅是一首描写千山美景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卷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宗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