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回访大翁

可堪隔别一年期,见面依然霜满髭。
窖底唱酬良不易,老僧去后更无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辽阳回访大翁》是明代诗人释函可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 释函可的生平:释函可是明朝广东博罗人,俗名韩宗騋,他自号为榼播和尚。释函可在顺治五年因写有“干预时事”的《再变记》而被逮捕,并流徙至沈阳弘扬佛法。在成所期间,他还倡议建立东北第一个诗社——冰天诗社。
  • 创作背景:《辽阳回访大翁》创作于释函可离世前一年,即顺治十六年(1659)十一月二十七日。这首诗表达了释函可与友人相见时的情感和感慨,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可堪隔别一年期,见面依然霜满髭。
    窖底唱酬良不易,老僧去后更无诗。
  • 翻译
    真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我们分别已经一年了,再次见面时,你的鬓角已满是霜花。
    你在窖底歌唱和酬答的情谊是如此珍贵和难得,但当我的老友离开之后,我再也找不到一句像样的诗句来表达我的怀念之情。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释函可通过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以及分离时的哀愁。诗中用“可堪隔别一年期”开篇,立即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氛围。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见面依然霜满髭”中的“霜”,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侵蚀,还暗喻了对方的苍桑变化。同时,“窖底唱酬”暗示了深厚的友情和长时间的等待。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辽阳回访大翁》作为释函可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 文化价值:这首作品不仅是释函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对后世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1. 研究现状
  • 学术研究:对于释函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佛教活动和文学作品上,而对于《辽阳回访大翁》这首诗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学术界对这首小诗的关注程度不高,可能与诗歌本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关。
  • 未来展望: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释函可的诗作上,包括《辽阳回访大翁》。这不仅能丰富我们对明代诗歌的理解,也可能为探索释函可的创作特色提供新的线索。

《辽阳回访大翁》作为释函可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艺术才华,也折射出一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