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僧行

大僧结束何新鲜,锦裁窄袖黑貂缘。
出门三礼释尊前,翻身上马挥金鞭。
玉作刀头绒作鞯,疾如飞鸟轻如烟。
自言五上长安道,目视汉官如虱蚤。
归来依旧守空门,独立皂边添马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僧行》是明代诗人释函可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生动描绘与深刻寓意,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大僧行》的作者是明代僧人释函可,字祖心,出生于博罗,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他自幼才气高迈,声名远播,但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成为了道独和尚的法嗣,并与师兄函是齐名。释函可曾在广州创立不是庵静修,并在甲申之变后,因悲恸而辞色显现于言辞之中。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在文学创作中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大僧行》中,首句“大僧结束何新鲜”形容僧人的装束新颖别致,接着以锦裁窄袖和黑貂缘来描绘僧人的服饰。第三句“出门三礼释尊前”描绘了僧人外出时对佛祖的尊敬。第四句“翻身上马挥金鞭”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骑马时的威武气概,金鞭挥舞间显露出豪迈之情。第五句“玉作刀头绒作鞯”展现了僧人坐骑的华美与尊贵。最后一句“疾如飞鸟轻如烟”则是对僧人速度与轻盈的赞美。
  1. 作品特点
  • 语言风格:《大僧行》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其内心的世界。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僧人日常活动的描写,还蕴含着对佛法修行、人生态度等深层次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教修行和人文精神的理解与追求。
  • 艺术成就:作为一首短小精悍的五言诗,《大僧行》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显示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大僧行》不仅是一首描述僧人生活的作品,更是一个关于信仰、文化和艺术交织的复杂叙事。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以及个体的精神世界,是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