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情江水远,引望日华边。
睨傲非无地,行藏信有天。
好奇常问字,习静欲参禅。
最爱陶弘景,餐霞游玉莲。
次韵答岑蒲谷方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岑蒲谷方伯》是明代诗人庞尚鹏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明代著名诗人。他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历任乐平知县、御史及大理右寺丞等职务。庞尚鹏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在浙江推行一条鞭法,并因其卓越的政绩而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兼领九边屯务。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失败,他最终被罢官归乡,于万历四年去世,谥号惠敏。
庞尚鹏的这首诗创作于隆庆元年,当时他已经从朝廷辞职,家居闲居了四年。在这段时间里,庞尚鹏不仅潜心文学创作,还在思考人生和宇宙的问题。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诗的原文如下:
离情江水远,引望日华边。
睨傲非无地,行藏信有天。
好奇常问字,习静欲参禅。
最爱陶弘景,餐霞游玉莲。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远方自然风光的深情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诗中的“离情江水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家乡相隔的思念之情;“引望日华边”则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下眺望远方的景象;“睨傲非无地”表达了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依然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心态;“行藏信有天”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把握和对天道的信仰。此外,诗中还体现了庞尚鹏对古代隐士文化的喜爱,特别是对于陶渊明和陶弘景的推崇,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次韵答岑蒲谷方伯》不仅是庞尚鹏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更是其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的一种体现。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