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杨胪山兼寄姚柏庵

青鬓翩翩结壮游,看花春满曲江头。
九天雷雨双龙喷,万里烟云一剑收。
看镜未须论晚达,著书应不为穷愁。
却怜戎马伤心日,回望中原独倚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杨胪山兼寄姚柏庵》是明代诗人庞尚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深厚情感的寄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青鬓翩翩结壮游,看花春满曲江头。
    九天雷雨双龙喷,万里烟云一剑收。
    看镜未须论晚达,著书应不为穷愁。
    却怜戎马伤心日,回望中原独倚楼。

  2. 诗歌鉴赏

  • 首联:“青鬓翩翩结壮游,看花春满曲江头。”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青翠的鬓发象征着青春与活力,诗人带着这种青春的气息去游览曲江,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 颔联:“九天雷雨双龙喷,万里烟云一剑收。” 这里“雷雨”和“烟云”都是自然界的元素,而“双龙喷”则象征着力量和威严。这里的“一剑收”则意味着无论多么浩大的气势,最终都会被掌控。
  • 颈联:“看镜未须论晚达,著书应不为穷愁。” 诗人通过观察镜子和写作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年龄或者他是否达到了某种成就,而在于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精神追求。
  • 尾联:“却怜戎马伤心日,回望中原独倚楼。”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内心的孤独感。诗人在看到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不禁感到伤心,而在回首过去的时候,又只能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感叹世事变迁。
  1. 诗歌背景
  • 此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庞尚鹏通过自己的诗歌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抒发,诗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1. 诗歌风格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既注重形象的描绘,又不失深沉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美感又有深度。

《酬杨胪山兼寄姚柏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七言绝句,它不仅是诗人庞尚鹏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