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戛羹侯墓

漂母何曾问姓名,英雄一饭岂无情。
千年汉业蓬蒿里,犹有都人问戛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戛羹侯墓》是明代诗人庞尚鹏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与敬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漂母何曾问姓名,英雄一饭岂无情。
    千年汉业蓬蒿里,犹有都人问戛羹。

  2. 作者介绍
    庞尚鹏(1524—1580),是明代的杰出诗人和名宦。他官至右佥都御史,历任知县、巡按、巡抚等职,以刚正不阿、清廉自洁而闻名。他的一生致力于推行“一条鞭法”,并因此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纪念。

  3. 诗歌鉴赏分析

  • 情感表达:”漂母何曾问姓名”反映了诗人对于普通人之间可能产生的冷漠态度的感慨。然而,紧接着的”英雄一饭岂无情”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重情重义的敬佩之情。
  • 历史背景:诗中提及的“千年汉业蓬蒿里”和“犹有都人问戛羹”反映了古代英雄事迹在民间的流传与纪念,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1. 诗歌艺术特点
  • 对比手法:通过“漂母”与“英雄”的对比,强调了普通人对于英雄的遗忘与忽视,同时也突显了英雄的崇高形象及其精神价值。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 语言精炼:“一饭岂无情”等短句简洁有力,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1. 文化意义
  • 历史教育:《过戛羹侯墓》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忆,也是对历史教训的传承。它提醒人们要记住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同时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 民族精神:诗中的“英雄一饭岂无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情重义,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过戛羹侯墓》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英雄敬仰之情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以及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