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岭途中书事

谁道僧闲僧未闲,一年三度大庾关。
松花飧尽饥驱去,荷叶衣单寒欲还。
挂角寺边愁落日,浈阳峡里照衰颜。
秋风岂为伤行路,只为参师泉石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岭途中书事》是明代诗人释今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人简介: 释今稚,字闻者,番禺人。俗姓苏,明桂王永历七年(一六五三)出世,十二年(一六五八)登具,执侍丈室三十馀年。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二。他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佛教禅宗的生活状态,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2.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谁道僧閒僧未閒,一年三度大庾关。
    松花飧尽饥驱去,荷叶衣单寒欲还。
    挂角寺边愁落日,浈阳峡里照衰颜。
    秋风岂为伤行路,只为参师泉石间。
  • 翻译
    谁能说和尚清闲?僧人并不清闲,一年中我去了三次大庾关。
    吃尽了松花后饥饿驱使着我,穿着单薄的荷叶衣在寒冷中想要回家。
    在挂角寺边我愁着落日,在浈阳峡里照着衰老的面容。
    秋风难道是为了伤心行走在路上的人吗?只是我在寻找一位参师,泉石之间。
  1. 诗歌赏析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描述诗人在大庾关的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 意象: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松花”、“荷叶”等,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坚韧。
  • 情感:诗人通过对大庾关的描述和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对于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 艺术手法:全诗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特别是“秋风岂为伤行路,只为参师泉石间”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又展现了他对宗教修行的向往。

《入岭途中书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诗歌中蕴含着丰富哲理和深厚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解读,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