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达此

独行傍山水,病中知汝情。
两年归未得,昨夜梦分明。
兵火经州县,遭逢数姓名。
帘前悲喜处,山犬吠秋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达此》是明代诗人释函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十七岁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称高才。他在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中第二,但会试不第,后谒师于庐山,于归宗寺剃度为僧。
  2. 诗歌原文:独行傍山水,病中知汝情。两年归未得,昨夜梦分明。兵火经州县,遭逢数姓名。帘前悲喜处,山犬吠秋声。
  3. 主题思想:《梦达此》通过描述诗人独自行走在山水之间,以及梦中清晰的往事和感受,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同情。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梦达此》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例如,“山犬吠秋声”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和凄凉。
  5. 历史背景:《梦达此》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这首诗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梦达此》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