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荔子怀止言澹归

去年同擘荔,坐月板桥新。
复见手中物,顿思江上人。
紫霄朝暮石,京口去留津。
一纸南安信,浮沉十二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函是的《食荔子怀止言澹归》是明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此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
    去年同擘荔,坐月板桥新。 复见手中物,顿思江上人。 紫霄朝暮石,京口去留津。
    一纸南安信,浮沉十二旬。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函是创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节奏明快,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荔枝这一主题,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思念。

  2. 作者简介
    释函是,字丽中,别号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起莘,番禺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年)。他年仅十七便考中诸生,与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等人以高才纵横议论时事。然而,会试不第后,释函于庐山拜僧道独为师,后在番禺雷峰建海云寺,晚年皈依佛门,著有《瞎堂诗集》。释函是在明朝灭亡后迁回番禺,并创建了海云寺,晚年则主法于雷峰寺。

  3.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释函是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紫霄朝暮石”和”京口去留津”,既指代地理环境,也寓意人生境遇的变迁和内心的纠结。
  •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了释函是对于旧日友情的怀念和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奈感慨。诗句中的“紫霄”、“京口”等词汇,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同时也象征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
  • 文化内涵:这首诗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释函是对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哲学思考。同时,诗歌也蕴含着浓厚的生活哲理,通过对荔枝这一普通食物的描写,折射出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

释函是的《食荔子怀止言澹归》不仅是一首描写荔枝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邃哲思的作品。这首诗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还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感受生活的角度和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