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庵四十七初度

汝年四十七,今日是生辰。
自托应无地,因人亦厌贫。
一山松柏密,百口稻粱辛。
古道知难和,同谁与认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旋庵四十七初度》是明代诗人释函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诗歌创作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介绍: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释函是,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番禺人,明末清初的僧人与文学家。他年仅十七岁便中举诸生,后因科举不第,转而皈依佛门。释函是不仅在世俗生活中有所作为,而且在佛门修行中也颇有建树。他在明亡之后,移居广州并创建海云寺,吸引了众多忠臣节士前来皈依。
  • 诗歌创作时局:这首诗创作于明朝灭亡之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以佛教思想来应对乱世之苦。释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这首五言律诗,反映了他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以及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孤独与坚韧。
  1. 主题内容
  • 生辰感慨:《旋庵四十七初度》开篇即表达了释函是对自己生辰的感慨,通过“汝年四十七,今日是生辰”这样的诗句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沉思与感悟。
  • 自我定位:诗中的“自托应无地,因人亦厌贫”两句,表现了释函是在世无地安身立命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物质贫乏的淡然处之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自然描写:“一山松柏密,百口稻粱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朴实的乡村景象,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百姓辛勤劳作的同情。
  • 人生哲理:“古道知难和,同谁与认真”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禅意的意境图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 情感真挚:整首诗的情感表达真挚动人,无论是对人生的感慨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充满了诗人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
  • 语言优美:诗歌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和谐,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旋庵四十七初度》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它更是明代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