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袅袅柳初低,野寺萧萧莺乱啼。
幸不客来虚隐几,却逢僧病强扶藜。
潮连海岸鱼梁没,雨过春园笋蕨齐。
百岁定知酬一死,茅堂山日莫相暌。
过北寮看采石病
介绍
《过北寮看采石病》是明代诗人释函是的作品。《过北寮看采石病》是释函是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中的感悟和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从诗歌内容来看,《过北寮看采石病》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画卷。春风拂过,带来了新柳的低垂和野寺的宁静。莺鸟在林间啼鸣,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泼。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还透露出一种静谧和平和的氛围。诗中“幸不客来虚隐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来访客人的回避,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从文学价值来看,《过北寮看采石病》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东风袅袅”、“柳初低”、“野寺萧萧”等,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释函是对于生命的态度——无论生命长短,都应该珍惜每一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从而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心灵的寄托。释函是作为一位高僧,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禅宗的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北寮看采石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可能是释函是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释函是的《过北寮看采石病》不仅是一首诗歌的艺术展现,也是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