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宝庆

林稠庐落聚,垄断路岐分。
旷野迎迟日,长天失过云。
金汤城据险,斥堠野屯军。
长吏岑曦似,边笳夜不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宝庆》是明朝诗人顾璘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入宝庆》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顾璘(1476—1545年),字华玉,号东桥居士,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和官员。他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后移居上元(今江苏南京)。顾璘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成功,成为弘治年间的重要官员之一。他的诗歌以风调胜,与陈沂、王韦并称为“金陵三俊”,被后人尊为“四大家”。晚年退居后,他构筑了著名的息园,并大治第舍以待宾客,其生活情趣可见一斑。
  2. 诗的原文及注释:这首诗题为《入宝庆》,通过描述进入宝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诗中的“林稠庐落聚,垄断路歧分。旷野迎迟日,长天失过云。”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宝庆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3. 作品赏析:《入宝庆》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还在思想内涵上有着深刻的探讨。诗人通过对宝庆地区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边防紧张、军旅繁忙等,从而引发读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4. 创作背景:《入宝庆》的写作背景是在明正德年间,诗人顾璘因公务需要,多次往来于江南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机会亲身体验并感受到宝庆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些体验最终化作了这首充满深情的诗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入宝庆》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诗人对家乡和祖国深沉情感的真实记录。

《入宝庆》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朝宝庆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激发对未来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