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学宫试诸生

宴坐中秋日,云晴灌水阳。
玉麟横郭见,文笔映波长。
隐几饶幽胜,登堂总俊良。
英灵占萃聚,神采爱舒张。
颇讶遗珠远,谁云古道荒。
多闻沾柳教,妙悟近周乡。
僻壤缘人胜,儒绅贵志强。
嗟予牵世网,垂老觅亡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日学宫试诸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顾璘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学子们的期望和鼓励。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顾璘(1476年-1545年),字华玉,号东桥居士,江苏长洲人,明代官员、文学家。他与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顾璘曾任南京刑部尚书等职,其文学成就显著,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作品。
  1. 诗词原文
    夜坐清虚阁上,云晴灌水阳,玉麟横郭见,文笔映波长,隐几饶幽胜,登堂总俊良,英灵占萃聚,神采爱舒张。颇讶遗珠远,谁云古道荒。多闻沾柳教,妙悟近周乡。僻壤缘人胜,儒绅贵志强。嗟予牵世网,垂老觅亡羊。

  2.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中秋日学宫试诸生》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之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及对学生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顾璘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与修养。
  • 主题表达:诗中通过“夜坐”、“云晴”、“玉麟”等意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学问的高尚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在学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1. 文化背景
  • 顾璘所处的时代背景为明朝中后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但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成为了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顾璘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 《中秋日学宫试诸生》作为一首描写中秋夜晚的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化和扩展。通过对明月、玉麟等元素的运用,表达了对团圆、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中秋日学宫试诸生》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厚的人文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