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石田落花诗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沈石田落花诗》是明代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及诗人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感悟。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唐寅在明朝成化年间创作了这首诗,这一时期正值明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创作灵感往往更加丰富,能表达出更深层的情感和思考。

  2. 主题内容:《和沈石田落花诗》以春天的落花为意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怀念。诗中通过对比落花的绚烂与生命的脆弱,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和哲学探讨。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首联“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色彩斑斓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颔联“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则通过历史的典故,暗含着对个人命运无法把握的无奈与感慨。颈联“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则由景入情,将诗人自身的感慨融入到大的环境中,展现出一种超脱物外的情怀。尾联“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则是以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面作结,给人以心灵的平静与慰藉。

  4. 文化影响:《和沈石田落花诗》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唐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诗中所传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研究唐寅及其同代文人的重要文献。

《和沈石田落花诗》不仅是唐寅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