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莺作

后园大树五六层,摇落黄鹂三四声。
可怜凡鸟乱鸣起,尚有几声听未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莺》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诗歌原文:《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2.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活泼自然,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

  3. 诗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之后。他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等职,主张抗金,后因政见不合辞官归隐。

  4. 诗歌赏析

  • 《闻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雨后溪山的清新景象,以及新晴时花柳的明亮色彩。诗中的“来穿雨好树”形象地表达了雨水过后树木更加生机勃勃的情景。
  • “别作一家声”则可能暗指杨万里本人对诗歌艺术追求的独特性,他擅长用词句新颖、意境开阔的方式表达情感,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不仅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观,还抒发了内心的情怀与对友情的珍视。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
  1. 主题探讨
  • 此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 通过对雨后溪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
  • 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和人生态度。

《闻莺》作为一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