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能把眼前光景,胸中情趣,一笔写出,便是作手,不必说唐,说宋。
集灵篇 · 三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写诗的人若能把眼前所看到的情景,以及胸中的情意趣味,一笔表现出来,便算是能作诗了,不必引经据典,说唐道宋。
介绍
《集灵篇 · 三七》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作品。陈继儒(1558~163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被誉为“小窗幽记”的作者。他的其他作品如《妮古录》、《陈眉公全集》等,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陈继儒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在《集灵篇 · 三七》中阐述了他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他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人文关怀,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陈继儒在《集灵篇 · 三七》中还探讨了个人修养与人格完善的问题。他认为,修身养性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境界。这种观点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应忽视内心的修炼和人格的培养。
陈继儒在《集灵篇 · 三七》中也提到了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他主张书画同源,认为绘画和书法都需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情感的表达。他提倡文人画,倡导南北宗论,这些都体现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感情。
《集灵篇 · 三七》不仅是陈继儒个人的文学创作,更是他智慧和思想的结晶。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到陈继儒对于生命、自然、个人修养和文化艺术的独特见解,这些内容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也对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