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四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时先生在塘边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与其掘一个数顷之大而没有源头的池塘,倒不如挖一口数尺之深而有源头的井,井水源源不断,有生机而不会枯竭。”

当时先生正坐在池塘边,旁边有一口井,所以他就用井和池塘来比喻做学问。

介绍

《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五十四》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字伯安)的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其中包含他的许多主要观点,是一部具有代表性和哲学意义的儒家著作。以下是对《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五十四》的介绍:

  1. 作品背景:《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五十四》是由王阳明弟子所记,反映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和他与学生的问答内容。
  2. 主要内容:在《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五十四》中,陆澄提出了关于“夜怕鬼”的问题,而王阳明的回答强调了内心平和的重要性,即通过修养达到内心的平静,从而消除恐惧。
  3. 哲学意蕴:该书体现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强调“义理无定在,无穷尽”,认为学习和修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点。
  4. 历史影响:《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五十四》不仅是王守仁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明代儒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五十四》不仅记录了王阳明的思想精华,也是研究明代儒学和心学的重要文献。它展示了王守仁如何将儒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