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火德庙

火德祠在城隍庙右,内为道士精庐。北眺西冷,湖中胜概,尽作盆池小景。南北两峰如研山在案,明圣二湖如水盂在几。窗棂门槔凡见湖者,皆为一幅图画。小则斗方,长则单条,阔则横披,纵则手卷,移步换影。若遇韵人,自当解衣盘礴。画家所谓水墨丹青,淡描浓抹,无所不有。昔人言“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盖谓此也。火居道士能为阳羡书生,则六桥三竺,皆是其鹅笼中物矣。
张岱《火德祠》诗:
中郎评看湖,登高不如下。千顷一湖光,缩为杯子大。
余爱眼界宽,大地收隙罅。瓮牖与窗棂,到眼皆图画。
渐入亦渐佳,长康食甘蔗。数笔倪云林,居然胜荆、夏。
刻画非不工,淡远长声价。余爱道士庐,宁受中郎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火德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杭州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背景:张岱生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字宗子,号南园,浙江绍兴人。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不少坎坷,但始终未能忘怀对故乡杭州的眷恋。在长达二十八年的阔别后,他重新回到杭州,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美丽与变化。这种强烈的情感使得他在晚年创作了这部作品,通过对杭州风景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无限怀念。
  2. 内容特点:《西湖梦寻》全书共五卷七十二则,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外景”部分主要描写的是西湖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火德庙就是其中之一。火德庙位于城隍庙右,内为道士精庐。作者通过窗棂门槔的视角,将湖中的胜概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3. 艺术风格:张岱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火德庙等景点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同时,他还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火德庙》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作者对故乡杭州的深情回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杭州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