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六 · 天童寺僧

戊寅,同秦一生诣天童访金粟和尚。到山门,见万工池绿净,可鉴须眉,旁有大锅覆地,问僧,僧曰:“天童山有龙藏,龙常下饮池水,故此水刍秽不入。正德间,二龙斗,寺僧五六百人撞钟鼓撼之,龙怒,扫寺成白地,锅其遗也。”入大殿,宏丽庄严。折入方丈,通名刺。老和尚见人便打,曰“棒喝”。余坐方丈,老和尚迟迟出,二侍者执杖、执如意先导之,南向立,曰:“老和尚出。”又曰:“怎么行礼?”盖官长见者皆下拜,无抗礼,余屹立不动,老和尚下行宾主礼。侍者又曰:“老和尚怎么坐?”余又屹立不动,老和尚肃余坐。坐定,余曰:“二生门外汉,不知佛理,亦不知佛法,望老和尚慈悲,明白开示。勿劳棒喝,勿落机锋,只求如家常白话,老实商量,求个下落。”老和尚首肯余言,导余随喜。早晚斋方丈,敬礼特甚。余遍观寺中僧匠千五百人,俱春者、碓者、磨者、甑者、汲者、爨者、锯者、劈者、菜者、饭者,狰狞急遽,大似吴道子一幅《地狱变相》。老和尚规矩严肃,常自起撞人,不止“棒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童寺僧》是清代作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随园诗话续编·卷二》,原题为“天童寺僧”。全文共204字。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天童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寺院的宁静与禅意。

作品简介

内容概要

  • 背景:袁枚(1716年—1798年),清代文学家、诗人。
  • 地点:浙江慈溪市天童山寺。
  • 时间:作者在寺院中所见的场景和僧人生活。

主题思想

  • 通过描述,展现了天童寺宁静的生活氛围与禅意文化。

文字内容


天童寺僧

予初入寺时,闻其有老僧数辈,皆能作诗。一日往听之,则见老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