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土部 · 黄土

释名
入地三尺以下的黄土,勿沾污物,可作药。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腹内热毒绞痛,下血。取干土,水煮开三五遍,沉淀去滓,暖服一二升。
黄土又解诸药毒。如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等。
治小儿乌纱惊风(惊风一种,全身现乌黑色)。用黄土一碗、陈醋一杯,同炒。炒热后,用布包好,熨小儿全身,直达脚下,刺破为宜。
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用黄土溶水中,取上面清液洗眼。
肉痔肿痛。用向阳的黄土、黄连、皮硝各一两,调猪胆汁,同研如泥,做成枣大团丸,塞进肛门里。过一夜,团丸随大便排出。用药时,须内服乌梅黄连二味丸。
跌打损伤。用黄土五升,蒸热,分两包轮换熨伤处。勿使包冷,但也不宜太热,恐烫伤皮肉。此方神效,跌至气绝欲死者,往往可以救活。
蜈蚣或其他毒虫螫伤。取黄土掺敷或用醋调土涂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是中国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书共五十二卷,记载了1892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等信息。其中,“黄土”是书中提到的一种药材,在“土部”中详细描述了其特性及应用。

在《本草纲目》里,“黄土”的主要用途包括:

  • 解毒:用于治疗各种中毒症状。
  • 止血:能够帮助控制出血情况,尤其是由于外伤或内脏损伤引起的出血。
  • 消肿:对于因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肿胀有显著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纲目》中的“黄土”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土壤。它是一种特殊的药材,在古代被用于治疗特定病症时才会有实际应用价值,而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肥料或建筑材料。因此,“黄土”的具体作用和使用方法在《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