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蒜做成丸子,亦有效。
伤寒谵语。用蚯蚓泥,凉水调服。
小便不能。用蚯蚓泥、朴硝等分,水调成膏,敷在脐下,即通。
小儿吐乳。用蚯蚓泥一两,研成末,空腹服,米汤送下。每服半钱。两三次后有效。
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泥,调薄荷汁,敷患处。
妇女吹乳。用韭菜地里挖来的蚯蚓泥,研细,筛过,用醋调,厚铺乳上。干了就换,三次即愈。用凉水调亦可。
腮肿。用柏叶汁调蚯蚓泥敷患处。
一切丹毒。用水调蚯蚓泥敷治。
脚心肿痛(站久了,走路多了,易得此病)。用水调蚯蚓泥厚敷,一夕即愈。
漏耳诸疮。用蚯蚓泥,烧过,调猪油敷患处。
耳内诸疮。用蚯蚓研末吹耳内,敷耳疮。
牙龈露出(一种疳疾)。用蚯蚓泥,如水捏成团,烧红,研末,调腊猪油,涂牙龈上。一天涂三次。
咽喉骨鲠。取韭菜地里的蚯蚓泥,每次用少许搽喉外,骨自消去。
蜈蚣咬伤。用蚯蚓泥敷伤口。
严重刀伤。冲服蚯蚓泥,每次一小杯。一天三次。
吐血不止。取石榴根下的蚯蚓泥,研末,新汲水送下。每服三钱。
解射网毒(射网是用草乌头制成的毒药,可以治疮根结核、瘰疬等症)。用蚯蚓泥末,井水调服,喝二小酒杯即可。
反胃。用蚯蚓泥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共研为末,每服五钱,清水送下。忌食煎炒酒醋椒姜等热物。
小儿头热、鼻塞不能。用湿蚯蚓泥研磨作饼,贴囟门上。一天要换几次。
臁疮。用韭菜地里的蚯蚓泥,研细,加轻粉、清油,调成膏状,贴在患处。
处肾生疮。用蚯蚓泥二分、绿豆粉一分,加水研成膏状涂搽,随干随换。
赤白痢。用蚯蚓泥炒干,倾入温水里,澄清后取上层水饮之。
蛇犬咬伤,包括狂犬咬伤。用蚯蚓泥加盐研细,敷伤口。
本草纲目 · 土部 · 蚯蚓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编的一部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这部书共五十二卷,分为16部、60类,收载了中国古代药物1892种,插图1160幅,附方11096个,是中药学界的重要工具书。
关于“土部·蚯蚓泥”,我不清楚具体指的是哪个地方或哪个人的作品。如果是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相关内容,那么它可能是在描述蚯蚓泥作为一种药材的使用。蚯蚓泥通常指蚯蚓体表的一层黏液,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但在《本草纲目》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蚯蚓泥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