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霜。亦名灶突墨、灶额墨。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流鼻血不止。用百划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吐血。用百划霜末二钱,糯米汤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共研细,每服二钱,茅根汤送下。
齿缝出血。用百划霜末涂搽,有效。
妇女血崩。用百划霜二钱,拌狗胆汁,分二次服,当归酒送下。
孕妇胎动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白开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胎前产后虚损、胎儿逆生横生、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症。用百划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二服有效。
妇女白带。用百划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脏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钱,米汤调匀,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突然泻痢。用百草霜二钱,米汤调服。又方(铁刷丸):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少许,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视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小儿积痢。服“驻车丸”,即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
热痢脓血。用百草霜、黄连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12、疟疾。用百划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二服可愈。
昏厥不醒,但脉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时,针刺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
咽中结块,水食难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险者不过二丸,即见效。此方名“百灵丸”。
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白秃头疮。用百草霜调猪油涂搽。
头上诸疮
本草纲目 · 土部 · 百草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完成于1593年。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和周边地区的植物、动物以及矿物等自然产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研究。
在《本草纲目·土部》中,“百草霜”是其中的一个章节或条目,它主要描述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霜”,这些霜通常出现在秋季的夜晚。李时珍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了霜的不同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并对它们的功效进行了分类。
由于《本草纲目》是一部非常全面且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其中关于霜的研究是其内容的一部分,但具体到“百草霜”这一章节的内容可能较为复杂,涉及到很多植物种类。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特定的科学研究数据,请咨询专业的科学文献资料库或者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
请注意,《本草纲目》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