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又名黄丹、丹粉、朱粉、铅华。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
气味
辛、微寒、无毒。
主治
消渴烦乱。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服药后,宜吃荞麦粥。
吐逆不止。用铅丹四两,加米醋半斤,煎干,在炭火中煅红,冷定后,研为末,和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汤送下。此方名“碧霞丹”。
小儿吐逆水上。用铅丹研末,加枣肉捣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针挑一丸,在灯上烧过,研为细末,乳汁调服。此方名“烧针丸”。另一配方:在烧针丸的药方中加朱砂、枯矾各少许。
反胃气逆。用铅丹、白矾各二两,生石亭脂半两。先把丹、矾两药放在坩锅里,烧炭煅红,放冷两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为末,和米饭少许,捏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日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赤白泄痢。把枣肉捣烂,加入铅丹、白矾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加米饭少许,和成团丸,如弹子大。以铁丝穿团丸,在灯上烧透,冷后研为细末,米汤冲服。又方:铅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黄连,各等分。研细,加糊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甘草汤送下。
妊妇腹痛下痢。用乌骨鸡蛋一个,壳上开小孔,让蛋白流出,单留蛋黄。从孔口装进铅丹五钱,搅匀,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煨干,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吐血、咳血。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
寒热疟疾。用铅丹、百草霜等分,研细。发病之日,空腹服三钱,米汤送下。两服可愈。加饭或蒜做成丸药吃,也有效。又方:铅丹一两、恒山末三两,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湿酒送下。清晨吃一次,病将发未发时吃一次,有效。又方:铅丹(炒过)二两、独蒜一百个,共捣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腹服,长流水送下。疟发过两、三次后才服药,最见效。此方亦可治痢疾。又方:铅丹(炒过)半两、童便浸过的青蒿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寒多酒送下,热多用茶送下。
小儿疟,壮热不寒。用铅丹二钱,蜜水送下。如兼恶寒,则以酒送下。此方名“鬼哭丹”。
风。用铅丹二两、
本草纲目 · 石部 · 铅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石部·铅丹》是明代李时珍撰写的一部综合性药物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巨著之一。全书共五十二卷,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矿石类四部分,共计一百八十四种矿物药。
在《本草纲目》中,铅丹被列为“五金”之首,其功效为“镇惊定魄,安神定志”。李时珍在书中对铅丹的性味、归经、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他认为铅丹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等症状。此外,铅丹还可用于治疗疮疡溃烂、疮疖肿痛等病症。
《本草纲目》中的铅丹药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含铅矿物,如方铅矿、白铅矿等。这些矿物经过加工提取后,可用于制作铅丹。由于铅是一种有毒元素,长期或过量使用铅丹可能会导致中毒。因此,在使用铅丹时应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用法,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