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青琅玕,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此蜀郡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琅玕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疗手足逆胪。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本草纲目 · 石部 · 青琅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石部·青琅玕》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记录了青琅玕的药用价值、采集方法以及应用情况。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出生于蕲州(今湖北蕲春),世代从事医学事业。面对古代本草书籍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李时珍下定决心,通过广泛的收集和考证,编写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典——《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经典之一,其内容涵盖了自然界所有已知的药物及其功效。其中,《石部·青琅玕》条目详细描述了青琅玕的形态、采集时间、颜色、气味、主治病症等详细信息,并进一步阐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效果。
青琅玕是一种珍贵的玉石资源,它不仅因其独特的色泽和晶莹剔透的质感而受到人们的珍视,更因为其在中医药学上的独特地位而备受重视。李时珍对青琅玕的描述非常详尽,将其比作琉璃之类的珍贵材料,认为它具有火齐宝的价值。这体现了他对药物认识的深刻性和对自然材料的尊重。
《本草纲目》在编纂过程中,李时珍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调药物的实际功效和安全性。青琅玕的主治病症包括多种,如治疗身体瘙痒、火疮痈疡、疥瘙痒死肌等。此外,他还介绍了青琅玕的其他用途,如可用于治疗手足逆胪、疗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等病症。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青琅玕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医学功底和实践经验。
《本草纲目·石部·青琅玕》不仅是一本介绍中药材的专业书籍,更是一份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智慧的宝贵文献。它对于后世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传统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