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精

释名
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补肝明目。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
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用黄精、枸杞子等分,捣碎作饼,晒干研细,炼蜜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书共五十二卷,记载了1892种药物的名称、来源、产地、采集时间及方法等,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功效和使用方法。黄精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药用植物中属于百合科。

在《本草纲目》中,黄精被列为“草部”,它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苏等地的山地林下或湿地边缘地带。黄精具有补脾益气、健胃消食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本草纲目》中,黄精被列为“草部”,它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苏等地的山地林下或湿地边缘地带。黄精具有补脾益气、健胃消食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