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芷

释名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一切风邪。治法同上。
伤风流涕。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每服二钱,茶送下。
偏正头风。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
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风热牙痛。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眼病。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还睛丸”。
口齿气臭。用白芷七钱,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附方
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是一部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大型药物学著作,全书共16卷,记载了当时已知的2745种药物及其性味、归经、主治等信息。在《本草纲目·草部·白芷》中,详细描述了白芷这一中药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来源于植物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部分。以下是关于白芷的一些基本信息:

  1. 性味:辛、温

  2. 归经:肺、胃经

  3. 功能主治

    • 发散风寒,止痛
    • 治疗头痛、鼻塞、感冒等病症
  4. 用法用量:煎汤时常用量为6-15克(干品),鲜品则需加倍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