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礼鼠,拱鼠。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
本草纲目 · 兽部 · 黄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本草纲目》是一部由明代李时珍编撰的中医药学著作,全书共五十二卷,分为16部、60类。在《本草纲目·兽部·黄鼠》一节中,介绍了黄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药用价值等内容。
黄鼠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体形瘦长,全身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头部较短,吻部略尖,有四颗门牙和两颗犬齿。耳朵短而宽,眼睛较小,鼻子较长。四肢短小,前肢较发达,后肢相对较小。尾巴短而粗壮。
黄鼠喜欢栖息在森林、灌木丛等潮湿的地方,以植物为食。它们通常白天休息,夜晚活动觅食。黄鼠性情温和,善于攀爬和跳跃。
关于黄鼠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鼠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利尿消肿等功效。在民间,黄鼠肉被认为可以补气养血、强筋壮骨,常用于治疗贫血、骨折等疾病。此外,黄鼠的皮毛也被用于制作衣物和装饰品。
虽然《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的重要著作,但其中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之处。《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当时的药物分类方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在某些细节上可能有所出入。同时,由于时代背景和地域差异,某些地方性的药材可能在书中并未被详细描述。
黄鼠作为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药用价值等内容在《本草纲目》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