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蕙兰

一春长是艳阳成,碧雾晴霞蕙草轻。
青蕊有香皆是影,黄须无暖独多情。
春风缥缈何时见,明月清新向此生。
空惹深闺无限思,紫兰花里自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蕙兰》是明末清初诗人柳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蕙兰的赞美和深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柳是字如是,别号我闻室主,浙江嘉兴人,明末为吴江名妓,能诗善画,多与名士往来。
  2. 诗歌原文
    一春长是艳阳成,碧雾晴霞蕙草轻。
    青蕊有香皆是影,黄须无暖独多情。
    春风缥缈何时见,明月清新向此生。
    空惹深闺无限思,紫兰花里自分明。
  3. 诗歌解析:这首诗歌以蕙兰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蕙兰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面貌。首联“一春长是艳阳成,碧雾晴霞蕙草轻”描写了春天蕙兰在阳光照耀下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颔联“青蕊有香皆是影,黄须无暖独多情”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蕙兰的独特之处,即使在没有阳光的冬天,它也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颈联“春风缥缈何时见,明月清新向此生”进一步描绘了蕙兰与春风、明月相伴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美。尾联“空惹深闺无限思,紫兰花里自分明”则是说蕙兰虽然美丽动人,但更多的是引起女子的遐想,增添了无限的相思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蕙兰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美丽的外表,更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柳是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如“一春长是艳阳成”便给人以春天的生机勃勃之感。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碧雾晴霞”、“青蕊”、“黄须”、“春风”等丰富的意象,使得画面感强烈。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蕙兰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情感真挚。
  1. 历史文化背景:蕙兰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柳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因此在创作《咏蕙兰》时,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咏蕙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植物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蕙兰的赞美,柳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咏蕙兰》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以及对自然美和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