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龙湾别王惟吉张廷彦

日日摛毫纪玉音,敢期清梦到山林。
贾生对策曾前席,疏傅归来更赐金。
日月行瞻丹阙迥,烟霞归去草堂深。
相看已是康衢叟,击壤无忘报国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龙湾别王惟吉张廷彦》是元末明初诗人王佐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下将围绕此诗歌展开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王佐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其作品常带有时代色彩和情感表达。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反应。
  • 作者简介:王佐(约1337—?),字彦举,广东南海人,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他与孙蕡齐名,并结诗社于南园,开抗风轩以延一时名士。王佐在政治生涯中曾劝降元朝将领何真,后因不乐枢要而归隐。他的文学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泊态度,体现了文人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日日摛毫纪玉音,敢期清梦到山林。
  • 译文:每日挥洒笔墨记录玉音,渴望能在梦中回到那片山林之中。
  •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王佐对于宁静生活与诗意栖居的追求。通过“日日摛毫”表达了他对写作的执着,而“敢期清梦到山林”则透露出他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
  1.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同时,王佐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文化价值: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发龙湾别王惟吉张廷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传递出的文人情怀和对自然的尊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启示作用。

王佐的《发龙湾别王惟吉张廷彦》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思想深度,还能进一步了解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群体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