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八月西风急,冠盖纷纷送行客。
相看俱是异乡身,满目离愁禁不得。
君持教铎今十霜,缤纷桃李罗门墙。
桷榱梁栋收时誉,行将此绩陈明光。
明光尚远家林近,拨棹西还逐归兴。
柯山云散晚峰青,苕溪水落寒潭净。
到家正值黄花开,摧柑击蟹罗尊罍。
霞觞满注为亲寿,华堂顿觉移蓬莱。
人生百岁贵行乐,何必拘拘恋名爵。
由来宦海多风波,伊孰如君独先觉。
我来托交虽未深,多君意气如南金。
欲知去住两相忆,明月一天千里心。
送王宣乐先生秩满归西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宣乐先生秩满归西江》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王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佐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王佐,字彦举,元明间广东南海人。他与孙蕡齐名,结诗社于南园,开抗风轩以延一时名士。王佐在元末为官期间,因劝真降明而受到表彰,后因不乐枢要而乞归。
诗歌原文:
桐江八月西风急,冠盖纷纷送行客。
相看俱是异乡身,满目离愁禁不得。
君持教铎今十霜,缤纷桃李罗门墙。
桷榱梁栋收时誉,行将此绩陈明光。
明光尚远家林近,拨棹西还逐归兴。
柯山云散晚峰青,苕溪水落寒潭净。
到家正值黄花开,摧柑击蟹罗尊罍。
霞觞满注为亲寿,华堂顿觉移蓬莱。
人生百岁贵行乐,何必拘拘恋名爵。
由来宦海多风波,伊孰如君独先觉。
我来托交虽未深,多君意气如南金。
欲知去住两相忆,明月一天千里心。诗意解析:
- 桐江之秋:首句描绘了桐江八月的西风吹拂下的秋天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和别离的氛围。
- 送别之情:第二句通过“冠盖纷纷送行客”,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不舍之情。
- 荣誉与成就:第三句“君持教铎今十霜”暗示着王宣乐先生在教育或政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同经历了多年的风霜。
- 桃李满门:第四句“缤纷桃李罗门墙”展现了王宣乐先生培养出的人才遍布四方,如同桃花和李花般绚烂多彩。
- 回归故土:第五句“明光尚远家林近”表达了虽然远离家乡,但心中的家国情怀依然遥远,家的感觉更加亲近。
- 归途畅想:第六句“拨棹西还逐归兴”描写了准备乘船归回故乡的情景,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 归途中的风景:第七至第十句分别描绘了柯山和苕溪的美丽风光,以及回家时家人的喜悦和庆祝的场景。
- 长寿祝福:第十一句“霞觞满注为亲寿”表达了对家中长辈的庆贺和祝福。
- 生活乐趣:最后两句“华堂顿觉移蓬莱”和“人生百岁贵行乐”强调了享受生活的重要性,不必过于拘泥于名利。
- 怀念与思念:结尾“由来宦海多风波,伊孰如君独先觉”表达了对王宣乐先生敏锐洞察力和先见之明的赞美,以及对过去交往的深切怀念。
- 中秋之夜的团聚:“我来托交虽未深,多君意气如南金。”虽然彼此间的交往尚未深厚,但对方的高义气令人感动,如同贵重的黄金一样珍贵。
- 离愁别绪难以割舍:“欲知去住两相忆,明月一天千里心。”想要了解对方离开与否的心情,因为月光下的距离感让人心生忧虑。
《送王宣乐先生秩满归西江》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与重逢情感的古诗,也是王佐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艺术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及其在动荡时期的心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