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瞻云图

望望高云不可攀,乡心都在画图间。
门前白处皆苕水,屋上青来是弁山。
食禄正思三釜养,买舟未省几时还。
狄公勋业遗千载,莫待冯唐鬓发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瞻云图》是元末明初诗人胡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胡奎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多有感慨时政、表达志向之作。
  • 个人经历:胡奎以其儒学背景被征召至明初,担任宁王府教授,其仕途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1. 诗句解析
  • 望高云不可攀: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艰难,无法高升的感慨,以及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 门前白处皆苕水:描绘了诗人家乡的自然景观,苕水流经门前,暗示着故乡的美好与宁静。
  • 屋上青来是弁山:借用地理标志“弁山”,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山川的依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和自豪感。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高云”与“乡心”形成对比,通过高远与近处的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题瞻云图》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末明初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反映。它展示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 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1. 社会影响
  • 文学传承:作为元末明初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思想价值: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1. 现代评价
  • 文学价值:在现代文学研究中,《题瞻云图》被视为元末明初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 教育意义:作为古代诗歌的学习材料,它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了解元代及更早时期的诗歌风格和语言魅力的机会。

《题瞻云图》是胡奎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语言技巧,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复杂面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