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府判之重庆 其一

五月开船得顺风,巴江一水与天通。
此行应有还家梦,不隔巫山十二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孙府判之重庆》是元明之际诗人胡奎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友人远行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胡奎: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浙江海宁人,官至宁王府教授。
  • 文学成就:胡奎以儒征入仕,著有《斗南老人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1. 诗歌原文
    五月开船得顺风,巴江一水与天通。此行应有还家梦,不隔巫山十二峰。
    一道巴江万里开,暮帆收雨过阳台。蜀中父老欣相报,前度皇华使者来。

  2. 诗意解析

  • 开船顺风:诗中的“五月开船”描绘了船只启航的情景,顺风则意味着旅途顺利。
  • 一水与天通:诗人通过“巴江一水与天通”,形容江水宽阔,可以看见无边无际的天空。
  • 还家梦:“此行应有还家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归途的一种期望和憧憬。
  • 巫山十二峰:提到“不隔巫山十二峰”,暗示了路途遥远,但并不妨碍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巴江万里开:描述巴江西去的景象,“一道巴江万里开”展现了长江的壮阔和辽阔。
  • 暮帆收雨过阳台:描写了傍晚时分,帆船在雨后经过阳台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氛围。
  • 蜀中父老欣相报:蜀中(四川)的父老乡亲们对于这位前度的皇华使者的到来感到欣喜,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化认同。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情景交融,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描写,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 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意象。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胡奎作为诗人的语言才华。
  1. 文化背景
  • 皇华使者:皇华使者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角色,通常由皇帝派遣,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
  • 蜀中父老:蜀中即四川地区,历史上曾是文化繁荣之地,民间故事丰富,文人墨客云集,体现了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历史影响
    胡奎的《送孙府判之重庆》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送孙府判之重庆》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它还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是研究元明时期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