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霭轻岚散竹林,支颐小坐听晨禽。
未蒸花气机偏涩,乍写春声意独深。
缓引易调多种舌,琐言难竟一生心。
何如隐忍过残腊,末路风烟恐不禁。
竹间听反舌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间听反舌鸟》是明朝孤松秀上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该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聆听反舌鸟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诗的开篇即通过“细霭轻岚散竹林”这一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幽静的画面。在这里,诗人不仅用“支颐小坐听晨禽”这样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自己的闲适与宁静,更通过“未蒸花气机偏涩,乍写春声意独深”这样的诗句,传递出对春天气息的感受与理解。这种表达方式既直观又深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传达的那种微妙而细腻的情感。
诗歌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缓引易调多种舌”,这里不仅形象地描述了鸟儿婉转的鸣叫,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多变。同时,“何如隐忍过残腊,末路风烟恐不禁”更是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感慨。这些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来看,《竹间听反舌鸟》展现了一种简洁明快的特点。诗中的语句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竹间听反舌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它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更可以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