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化龙竹

渭川千亩未为奇,独羡坡仙扫一枝。
后夜风雷头角露,看他行雨过天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东坡化龙竹》是明代诗人惟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以自然景色为主题,展现了一幅渭川千亩未为奇,独羡坡仙扫一枝的意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吴兴人,费氏子。谒楚石千岩无见无闻诸大尊宿。因缘不契,后之匡庐。遇无极源和尚。亲炙之。源终日不语。无所启发。一日值源如厕。师急趋前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源擒住曰。道道。师豁然顿悟。
  • 文学造诣:其文学造诣颇深,在诗作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描绘了山川、流水、风物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其作品中也蕴含着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1. 诗歌原文
  • 渭川千亩未为奇,独羡坡仙扫一枝。
  • 后夜风雷头角露,看他行雨过天池。
  1. 诗意解读
  • 渭川千亩未为奇:渭川千亩未为奇,这里的“渭川”指的是渭河两岸的土地,而“千亩”则是指这片土地的规模。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这片渭河两岸的土地虽然广阔,但却并不稀奇。因为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位高人隐居,他独自一人,远离尘嚣,过着简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无奇,但却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独羡坡仙扫一枝:这里的“坡仙”指的是仙人,而“扫一枝”则是一种隐喻,意味着这位仙人能够像扫落叶一样,轻易地扫除世间的一切烦恼与困扰。整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虽然羡慕这位仙人能够轻松地扫除世间的一切烦恼与困扰,但实际上却难以做到像他那样超脱和自在。
  • 后夜风雷头角露:这里的“后夜”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夜晚,而“风雷头角露”则是形容这个夜晚的景象。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那个特定的夜晚,风雷交加,雷电闪烁,如同人的头角显露出来一样。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震撼和敬畏的感觉,仿佛天地间的力量都汇聚在这个时刻,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力量。
  • 看他行雨过天池:这句诗中的“他”指的是那位仙人,而“行雨过天池”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仙人能够像雨水一样滋润大地,让万物生长。整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位仙人就像天空中的雨水一样,滋润着大地,让万物生机勃勃。
  1. 赏析与评述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渭川千亩、独羡坡仙、后夜风雷、看他行雨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雷、雷电等自然现象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使得整首诗更具想象力和感染力。
  • 哲理深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渭川千亩、独羡坡仙等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神奇,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同时,他也指出人们往往容易迷失在世俗纷扰中,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通过这首诗,诗人鼓励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和领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据传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时期,具体作者不详。然而,从诗中的内容来看,诗人对于自然景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美、崇尚隐逸的思想相吻合。
  • 社会背景:明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士大夫阶层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开始关注自然、山水、田园等元素,希望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题东坡化龙竹》的创作也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完成的。
  1. 文化影响
  • 艺术价值:《题东坡化龙竹》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语言优美、形式简洁、意境深远,被后世许多诗人所推崇和借鉴。同时,这首诗也被收录在多种古代诗歌选集中,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哲学启示:《题东坡化龙竹》不仅是一部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本充满哲理的书籍。它教会人们要善于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平静和自由的心境,不被世俗纷扰所困扰。

《题东坡化龙竹》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和深刻思考的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